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职场资讯 > 面试宝典 > MBA遭遇中国
MBA遭遇中国
作者:88 时间:2010/8/7 阅读:931次
至少传说中的MBA已是目前中国含金量最高的学位了。这些传说,比如"MBA是现代市场经济无可争议的骄子宠儿";比如"MBA将掌握工商金融业乃至国家经济命脉";比如"MBA意味着10万美元以上的起薪"等等,无一不是象征着成功富足的美好前程,使人为之神往。
然而,停留于传说与宣言中的MBA却又让人觉得遥远甚至神秘。神秘的极端便是不真实。这显然不是一种可以令人满意的情势。而且其实不论MBA是否如同传说中的那般神奇,人们更想知道的,也只是MBA的现实模样,而非或褒或贬的想象虚构。
不过,更多停留于传说或宣言中的这种状况,则又向我们间接暗示着如下的信息,那便是:现实中的MBA存在着与传说不相符的不尽如人意。也许只是为了印证这种暗示吧,我们走近了MBA,同时期待我们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地少一些传说的成分。
应 运 而 生
新与旧
MBA的英文全称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直译应为"商业管理硕士",习惯中的译法则是"工商管理硕士",作为一种学位,诞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促使设立这一学位的,是当时美国人"扩大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之需要,以及所谓"科学管理"的提倡。"科学管理涉及工人思想的彻底革命","也涉及经理人员思想的彻底革命……过去,人们考虑较多并且更为关心的是对他们共同努力所产生的盈余进行所谓适当分配……科学管理引起的这场伟大革命使双方认识到盈余的分配并非头等重要问题,并且转而注重增加盈余,直到获得巨额盈余以至为了如何分配而争论不休",MBA所致力培养的,也就是懂得这种"科学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1918年,在哈佛大学商学院(HBS)首创MBA10年后,相继设立了MBA学位的多家商学院以及管理学院,成立了延续至今的"美国商学院联合会"(AACSB),以壮大其"促进美国企业管理教育发展"之声势。但从这期间MBA毕业生的实际业绩来看,MBA尽管时髦,却不实用。值得一提的倒是一项"科学管理研究"的"新发现",也即"如果工人们发现雇主把他们作为人来关心,他们就会生产更多产品的话,那么就必须找出最有效的方法让工人感到雇主对他们的关心",对这种方法的寻找正是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初来历。至此,MBA教育更多地停留在研究的层面而非务实。
MBA真正派上用场已是二战后。战后的美国,MBA曾一时呈现供不应求之势,这种形势的出现,对应着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扩张倾向,也是"复兴之路"的发端。其中哈佛49届毕业生已成为迄今为止MBA历史上最为辉煌的记忆,这一被1974年5月号《幸福》(Forfune)杂志誉为"令美元失色的班级"中有七十年代强生公司总裁Jim Burke,亚顿公司总裁Sumner Feldberg,施乐公司总裁Peter McColough等等,同时他们也被视为对"美国梦"的最佳注释。所谓"时势造英雄",因为那是"绝无仅有的好时光"。
这期间,MBA的课程设置添加了"市场营销","统计学","经济学","经营决策"等等,这种转换说明MBA教育自管理向经营的倾斜,倾斜的趋势至今还在继续。
发源地的光荣使得冷战铁幕那一端的西方诸国开始了对MBA教育的引进或者效仿,自50年代到70年代,欧洲诸国先后成立了多家以培养MBA为目的的商业管理学院,以期"造就新一代工商精英",比如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英国的伦敦商学院,瑞士的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等等。在上述这个还可以开列加长的名单里,唯独缺了同属欧洲的前西德,以及亚洲的日本,而正是后两者的崛起令美国及其追随者开始了对MBA的怀疑、检讨,同时期的"石油危机"则又是对MBA的另一打击。
不过,真正对MBA形成威胁的是1987年。这一年10月,那个让股市暴跌五百个百分点的"黑色星期一"顷刻之间破碎了无数人的梦:"MBA学位证书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教师、商学院毕业生、以及一些想有所作为的人士的怀疑",他们想知道:是否值得为此而努力学习?是否值得为了获得MBA学位而花费时间与金钱?更深一层的怀疑则是:经营与管理是科学吗?经营与管理是否遵循通常意义上的经济学规律?这一怀疑甚至使得MBA的权威哈佛的教授们得出了如下结论:MBA教学至今所依据的不过是一种粗糙的科学。
而就在这个"黑色星期一"来临之前一年的1986年9月,38位属于新中国的MBA赴美实习,当年年底回国,"投入中国的改革大潮"。他们归国后一年的经历,被那篇发表于1987年12月2日的《命运备忘录》评论为:"MBA在中国的命运已提醒我们:中国人才的危机不是什么别的危机,恰恰是以人治为特征的旧政治体制危机的投影"。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颇具1987年之中国特色的结论,结论背后所显示的是希冀一蹴而就之理想的无力与苍白。
值得强调的是,同一时间中国与世界对MBA的看法是这样地不同,而且是如此意味深长地不同。
于MBA而言,无论其作为学位,还是方法,当时在中国,都是新天地。
游戏与规则
如果有人现在认为乔丹的存在对自己的生存发展是个威胁,那么这个人肯定是NBA中的一员,或者球员或者"公牛队"之外的某个球队的经理或教练。但绝非迈克尔·杰克逊或者李昌镐,他们不但不可能感受到乔丹的威胁,而且也不可能去向乔丹学习球技,甚至不可能有兴趣去了解NBA的一般常?
来源:88
热门推荐